現年就讀國二的小羽,身高146公分,初經已來第二年。小學時西醫檢查骨齡偏小,身高也在標準值。
直到小六下學期初經報到,媽媽又再回西醫檢查,發現骨齡已經追平了,但身高竟落後一大截。
諮詢小兒內分泌專科,表示願意盡力幫忙,但空間可能很有限。
家長又帶小羽來看中醫,問診後才得知小羽喜歡靜態活動,睡前容易拖拉到11點後才上床就寢。
追溯過去幾年,每年身高都長不到4公分,現階段要很努力,看看有沒有機會追到150公分。
小孩習慣晚睡又不愛運動,相信是許多家長的共同心聲。
學齡孩童正常一年平均長高4-6公分,但每年長高不到4公分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
在學齡階段就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,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。
建立睡前儀式,10點前上床睡覺,睡足8小時
上床時間和睡眠品質絕對會影響身高,按生理來說,晚上10點至凌晨3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的時候。
最好晚上10點前上床睡覺,並且睡足8小時。
睡眠品質會影響到生長激素的分泌,
現今的社會型態,不隻大人忙碌,小孩的生活也很忙碌,上床時間越拖越晚。
外加3C產品無所不在,光線的刺激延後褪黑激素分泌,孩子根本睡不著。
為幫助孩子建立早睡的習慣,適當的睡前儀式是必須的,
比如說:晚上9點鐘準時熄燈,關閉電視手機,減少光線刺激以增加睡意。
中高強度跳躍運動刺激生長激素分泌
運動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,尤其是會喘,會流汗,肌肉有酸脹感的中高強度運動,對於生長發育才有實質的幫助。
此外,跳躍式運動如:跳繩、籃球、排球、舞蹈,可以直接刺激生長板,對長高相當有幫助。
疫情期間孩子戶外活動驟減,室內運動如:健身環、SWITCH、手機運動APP、有氧舞蹈,都不失為簡便又有趣的替代方案。
中醫健脾疏肝、活血通絡推動生長
因應孩童晚睡不運動的通病,
中醫採用「健脾疏肝」及「活血通絡」兩大治療方針:
健脾疏肝法:中醫理論中的肝與脾,類似神經內分泌系統的運作。
「健脾」能促進營養的吸收與轉化。
「疏肝」可增進睡眠品質及生長激素釋放。
食療:四神湯、蓮子湯同時兼具養肝脾的作用,家長平時也可以煮給孩子吃。
活血通絡法:民眾常聽到的大穴位,如:合谷、足三里,百會、湧泉穴,屬於全身氣血匯聚之處。
透過這些大穴位的刺激,能增進全身的氣血循環。
因應運動量不足的孩子,中醫師會藉由針灸或無痛的雷射針灸,在對應穴位上做刺激,
必要時會使用中藥輔助,對於孩子的生長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