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將近30週時,多多醫師產檢,醫師告知Baby目前是橫位,若2週後回診,胎位轉正是最好,不然後期Baby空間會更小。

中國古代不像現在有剖腹產技術,不管是橫位、斜位、臀位,只要不是頭位,注定會難產,危及媽咪和寶寶的性命。所以自古累積了許多方法,來幫助媽咪順利在產前轉胎位、甚至有古籍醫案層描述,如何在生產過程中藉由穴位刺激來即時校正胎位的。其中,最為著名且沿用至今的,就屬『至陰穴』『保產無憂方(十三味安胎飲)』了。

 注意:保產無憂方別名雖為「安胎飲」,但實為「助產下胎用藥」,胎兒未足月(37週)前都不適合服用,懷孕初期、中期的媽咪,千萬不要再到藥房拿安胎飲來喝喔。

有安胎需求的媽咪,請到診所諮詢合格中醫師。

所以多多醫師從30週產檢完,看診前後空檔,每天幫自己在『至陰穴』做艾灸15-30分鐘,

胎動明顯有增加,連續操作至第5天,睡前自己觸診了一下,發現頭已經往下轉了!

第二週就有點懶惰,沒有每天艾灸,呵呵。不過32週產檢,確確實實Baby已經轉成『頭位』囉!

當然,只有多多醫師一個case的話,證據力不夠,網路討論版也有一些媽咪的經驗,是在32Baby自然就轉正的。所以我們來看看臨床研究的結果如何吧!

54A1BB02-8FF4-493E-A286-6243B194C39F.jpeg

隨著針灸在歐美國家日益風行,國外與針灸相關的臨床研究也越來越豐富,幫大家讀幾篇關於針灸應用在「轉胎位」的研究文章。

Turning Foetal Breech Presentation at 32-35 Weeks of Gestational Age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>

(翻譯:妊辰3235週藉針刺及艾灸幫助臀位轉正)

這篇是2019年義大利發表於Evidence-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期刊,總收案數為93位孕婦,收案期間為兩年。

1. 懷孕週數:3235週。(一般來說懷孕32週因羊膜腔變小,胎兒變大,胎位就大致固定)

2. 年齡:18~45

(初產婦:60經產婦:33位)

3. 妊辰已排除其他異常。

4. 超音波確診為「臀位(Breech Presentation)」者。  

 

受試的93位孕婦,由醫師指導『至陰穴艾灸』後,自行於家中操作。

1. 每天艾灸(moxibustion) 至陰穴 (BL67) 一次,持續『執行2週』

2兩週後回診,若胎位仍是臀位者,由醫師執行穴位針灸療程

  於『束骨穴(BL65)』及手指的『少澤穴(SI1)』施作針灸及艾灸,每週進行3次,

  每次留針30分鐘,一週後再次追蹤胎位是否轉正。

 

懶惰是人類的天性,多多醫師也好奇受試者在家真的會乖乖每天艾灸2週嗎?

這篇期刊有把受試者的遵囑性(compliance)也列入追蹤評估。 

55129A86-1869-4E76-8807-89321517E7A3.jpeg

試驗結果:

1. 所有經過治療的孕婦,胎位順利轉正為「頭位(Cephalic version)」,且順利「自然產」的比例為『62.4%』。

2. 自行艾灸至陰穴的遵囑比例達91.4%,接受後續針灸治療的順從性為37.5%

3. 胎位轉正時間點:3336週皆有

4.經產婦」相較「初產婦」,在懷孕更末期胎位轉正的機會更高

5. 試驗期間,除2位受試者有較強烈的子宮收縮,及1位早期破水外,並無觀察到其他明確與艾灸相關之不適與副作用。此外,少數受試者因不喜歡艾灸味道,或家人無法配合艾灸操作等因素退出試驗。

結論:

在家自行操作「至陰穴艾灸」與後續穴位針刺及艾灸,為一「簡便」的療法,能幫助「有效」轉正胎位。

(期刊原文: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, self-administered home treatment moxibustion followed by moxibustion and needle stimulations may be an effective and low-cost treatment for inducing cephalic version.)

 

好了,現在我們知道「艾灸至陰穴」校正胎位不正,在臨床上是有統計意義的。

相信很多孕媽咪都聽過「膝胸臥式」能校正胎位,

🙋🏼‍♀️膝胸臥式和艾灸至陰哪個比較有效呢?

我們再來看一篇2019年大陸的期刊。

 

艾灸至陰穴聯合胸膝臥位矯正胎位不正的隨機對照研究 > 

這是於湖北科技學院臨床醫學院,收案180位經超音波確診胎位不正的受試者進行,

平均收案週數落在30~31週,年齡層介於21~35歲,隨機分為三組進行試驗:

『對照組』: 60人,採用膝胸臥式。(每天早晚各一次,每次15分鐘)

『觀察組A』:60人,艾灸至陰穴。(每天15:00~17:00pm進行1次,每次15分鐘)

『觀察組B』:60人,艾灸至陰穴+膝胸臥式。(上述二者結合) 

=每組別各進行「7天」為一療程。

研究結果顯示:

1. 膝胸臥式組治療有效率為73. 33%。 

2. 艾灸至陰穴組治療有效率為85. 00% 

3. 艾灸至陰穴膝胸臥式組:治療有效率為91. 67%

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 <0. 05)

結論:

「艾灸至陰穴聯合胸膝臥式」矯正胎位不正見效快成功率高,對患者無明顯不良反應且操作方便,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。

 此外,單獨使用至陰穴艾灸,成效比單獨使用膝胸臥式能有更佳的矯正胎位作用。

 

看完以上,相信有孕媽咪也很想趕緊試試艾灸至陰穴轉胎位了吧!

艾灸至陰穴轉胎位 

✅  Where is至陰穴 ? 

足小趾末節靠外側,距指甲角1分處。

 4C365F32-2D68-4CF5-B1E1-848B65C920A1.jpeg

✅ 操作方式:  

A. 使用「艾條」於距離穴位2cm~3cm處進行灸療。每次15分鐘,左右腳穴位各進行一次。

6FEE266A-69CC-4EDC-A5FC-D86E716FD680.png

(圖片擷取自中醫中藥網)

B. 使用「艾粒」貼於穴位上,艾粒下方建議用雙層3M膠布做底座,避免燙傷。可雙側同時進行,每次15分鐘。 

BD3033FE-8873-4C37-94EB-697319CD2DB9.jpeg

C. 建議一至兩天進行一次治療

   每次1530分鐘

   總療程可進行510次,直到胎位轉正。 

⛔ 禁忌症:胎像不穩、高危險孕婦、懷孕後期體質燥熱都不建議使用。

⚠️貼心提醒

1. 因艾絨燃燒時溫度相當高,建議孕媽咪每週可到中醫診所2-3次,由醫師操作比較安全。

2. 施灸過程中胎動較明顯屬正常反應,但務必隨時注意溫度。

3. 若治療過程中出現「噁心」、「頭暈」、「宮縮明顯」等不適症狀,請立即停止治療。

✅ 治療原理:

中醫: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,與足少陰腎經相接。兩經絡一個主表(身體陽面),一個主裡(身體陰面)。中醫認為在表裡、陰陽脈氣交匯的『至陰穴』進行艾灸,除了提振陽氣之外,還能夠藉由表裡經絡的平衡,達到矯正胎位的效果。

西醫:現代醫學研究認為,艾灸至陰穴可以興奮腦垂體—腎上線皮質系統的功能,藉賀爾蒙調節,增強子宮活動,進而促進胎動,藉此達到轉正胎位的療效。

 

懷孕後期的女人真的好容易發懶啊......還是認真上診,認真學習,但每到空檔就好愛睏,

今天休診時段睡了個飽覺,結果晚上反而睡不著,就來好好寫篇文章啦~~~

好啦,這篇就分享到這了,胎位轉正後,多多醫師開始計畫起住院備藥,待產包...等等,希望幫助自己產程不要拖待久,

屆時再跟大家分享囉! 

 

  

  

arrow
arrow

    吳多加 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